河北网络辟谣平台>>评论解读

对“塑料粉丝”谣言不能止于辟谣

2017-03-28 16:20:02 来源:检察日报

惩戒谣言,不缺法律依据;查究谣言来源,更不缺技术性手段。只有坚持露头就打、严格执法,才能终结谣言

先有“紫菜是用塑料袋制成的”谣言传播,最近又传言称龙口粉丝也是塑料做成的。对此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淀粉及淀粉制品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声明和辟谣,称燃烧鉴别方式并不科学,并已经报警,追究谣言散布者的法律责任(3月20日《现代快报》)。

互联网在带给人们信息传递的便利与快捷之余,也让谣言的制造与传播变得轻而易举。从“塑料紫菜”到“塑料大米”再到“塑料粉丝”,谣言的肆无忌惮、狂妄猖獗可见一斑。遏制谣言肆虐,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的现实需要,更应是依法治理网络、清除害群之马的题中之义。

“塑料粉丝”之类谣言缘何能够大行其道和迷惑人心,究其原因或在于有视频和有“分析”的貌似科学证明,不由你不信以为真。以“塑料粉丝”为例,由中年男士将拆开的龙口粉丝用棍子挑起点着,粉丝烧尽留下一些黑色残留物,该男子声称在点燃过程中闻到“刺鼻”味道,遂断定这袋粉丝是用塑料制成。这显然是利用了人们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认知局限短板。通过检验机构的权威发声和相关企业的解疑释惑,谣言的不攻自破当属情理之事。

但问题是,这种靠事后“辟谣”的澄清真相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拨乱反正的效果?鉴于人们对“无风不起浪”和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的思维习惯,谣言的后续影响恐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立竿见影的根本消除。正所谓“造谣动动嘴,辟谣跑断腿”。至于以强化科普手段提升消费者鉴别力的思路,固然不无增强社会免疫力治本功效,但此举却属量大线长的浩大工程,既难以覆盖众多领域,也未必能够有针对性及时回击谣言突袭。

在笔者看来,导致谣言屡禁不止的关键因素,就在于其违法成本太低,依法严惩缺位。必须看到,谣言的危害不只是搅乱市场、诋毁品牌、混淆视听,更会严重戕害社会诚信,甚至有可能造成对某一行业的致命冲击。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,其负面杀伤力更是不容小觑。让谣言止于“智”者,更当止于“治”者。只有秉持揪住不放、顺藤摸瓜、查出元凶、严惩不贷的零容忍态度,让谣言的始作俑者付出经济、精神和信用的巨大代价,才会真正产生击其七寸、敲其痛点的震慑与抑制效力。

惩戒谣言,我们不缺法律依据;查究谣言来源,更不缺技术性手段。治安管理处罚法、刑法修正案(九)都对编造虚假信息、谎报疫情灾情、散布传播谣言等不法行为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,只有坚持露头就打、严格执法,终结谣言的愿望才能实现。

责任编辑:高薇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电子报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